找到相关内容708篇,用时11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教学派的兴起

    思想资料。南北朝时,各派佛经的汉译本已经大致齐备,介绍印度佛教思想的使命至此已基本完成。在此基础之上,中国的僧人得以精研细选,各承一,形成了学派林立、众说纷呈的局面。这时的佛教学派或称师,或称家,或称...、俱舍学派。   毗昙学派着重研究小乘佛教一切有部的论典《杂阿毗昙心论》。阿毗昙(也叫阿毗达摩)意为对法或论,指根据佛教智慧论述佛教教义的理论。毗昙学派的学说主要是根据《杂阿毗昙心论》的义旨,围绕四...

    吴 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552569973.html
  • 王雷泉教授谈禅悟人生:启迪智慧 促进和谐

    指禅意、禅味、禅机,它能开放我们的心胸,提升我们的境界。我们今天大体在这个意义上谈禅,而不仅仅局限于宗教范畴。比如,有人觉得你的话很有禅味,很有禅机,就表明你很机智、通透、很有幽默感。 悟是佛教的...相当难以改变的,故佛教共业难逃。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行为,但是很难改变周边环境和社会生活中不尽如人意的地方。在这一点上,佛教给我们从智慧和慈悲两方面提供了非常丰富的精神资源,就是少数人特立独行的行为,...

    佚名

    |佛教观点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22323479485.html
  • 了幻法师答:为何我一生做好人,婚姻还是不幸福?

    问:佛教善有善报,为什么我一生做好人,婚姻还是不幸福? 了幻法师答:这是一个被经常问到的问题,提问者往往是女性,看来它具有一定的普遍性。 一切痛苦或快乐,都是众生的业力所感。婚姻的幸福还是不幸福,也是如此。种因感果,三世流转。 因果报应,是佛教用来说明世界一切关系之基本理论。谓一切事物皆有因果法则支配之,善因必产生善果,称为善因善果;恶因必产生恶果,称为恶因恶果。即任何思想行为,必然导致...

    了幻法师

    婚姻|家庭|幸福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8/10/22081319224.html
  • 行人莫与路为仇

    生病了);慢慢地发现自己长大了;可以帮助别人了;慢慢地会告诫别人做事把握当下,不要再与“路为仇”了。这就是佛教的“自利利他”。   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就能理解,为什么我们要以感恩的心面对世界;为什么...的困难。   我们就是这么样地欺骗自己的一生,这在佛教里面有个名词叫“背觉合尘”。背离觉悟,应合尘劳。明白了这个道理那就应该反过来,就要修行,就要“背尘合觉”。背离尘劳,应合觉悟。就要明白“路途就是...

    明一法师

    |感恩|慈悲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11/19565319313.html
  • 悼法舫法师

    佛教,也是莫大的损失!   学习太虚大师的人,少有能学习得像大师一样的,但真肯学大师的,有一点却都是相同的,即大师以为佛教是整个的,不过为了适应各时各地的根机,所以佛法才有所谓大小显密等的差别。...有时碰到人问我:“你是学那一宗的”?我每感到无言以对。因为自已确实是不出究竟是学甚么的。我们觉得,一切佛法,若大若小,若显若密,若中国,若西藏,若日本,以及其他各地方的佛教,都是应该修学的。过去是...

    法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22639457.html
  • 老庄思想与佛教理论的浅深不同

    老庄思想与佛教理论的浅深不同  理 净  以下提出六点来比较老庄与佛教的优劣:第一、时间相对:老庄只讲一生的现在事实,而佛教三世因果。第二、神通相对:老庄五根皆有局限互碍,而佛教讲六根互用,即...六通,能知久远和微细的事情。3、“外未即万有而为太虚,内不坏假名而演实相”。“太虚”是老庄的宇宙观,认为太虚是“无”,为万物之母,是最究竟的无为,不能与世间相契合。“实相”是佛教对事物的认识理论,...

    理 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11446707.html
  • 吴立民谈佛教的“法身

    佛教对有关佛陀生身的殊胜(三十二相、八十种好)、能力(十力、四无畏)及其实身成就的种种考察,称为佛身论,是佛教思想的重要教义之一。由于当机不同,经论所说不一。大小乘,显密教,都有各自不同的说法,有...区别。它的特点在于以常住真实普遍平等理体的真如法性为法身,所以又叫法性身、自性身、真身。比如佛教人人都有佛性,体现佛性这个理念的就是法身。法报应(化)三身的关系,如月之体、光、影,称为“一月三身”。...

    吴立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60152756.html
  • 随缘不变与中国文化

    格义,随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形态之缘转变存在和布教方便,通过种种形式上的改造与中国文化融为一体。这就是佛教的共法,共法不是佛教本身独有的,可以与其他宗教甚至世俗法相通的善法。因为有共的东西,所以大家可以...佛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非常复杂的,除了其思想本身的复杂外,又由于它在传播过程中面临与异质文化相融的问题,因不同的教化对象,不同地域,不同时代的文化特征,形成了不同的宗派性、地域性和历史性。  一种新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55754029.html
  • 身为苦本

    末的问题,其实身体才是一切痛苦的根本来源!”   老子我们人类之所以有大患,是因为有身体的缘故,佛教“身为苦本”。因为有身体,所以每天要奔波忙碌,给它吃美味可口的食物,穿着华丽昂贵的衣服,...我爱、我执、我见的烦恼,正是生死轮回的根本原因。佛教人生有生、老、病、死、求不得、爱相会、憎别离、五阴炽盛等八苦,这八苦都和身、我爱离开不了关系。身体危脆如芭蕉,虚幻如泡影,我们应该了知身体的虚幻不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83054742.html
  • 与时俱进是佛教的特质与品格

    会被时代所淘汰。   不论是在佛陀精湛的教法中,还是在佛教悠久的传播历史中,我们都能清晰地见到佛教与时俱进的特质与品格。《法华经》专设有《方便品》,其中佛陀自述:“吾自成佛以来,种种因缘,种种譬喻,广演言教,无数方便,引导众生,远离诸著。” 《法华经》中还说:“更以异方便,助显第一义。”《维摩经》中:“智度菩萨母,方便以为父。”佛教,实相是无相的,但无相的实相只有通过方便权巧的诠释才能表现...

    向学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225355349.html